二、远程教育发展
1833年,瑞典的伦德大学在周报Lund Weckoblad第33期发布“通过邮政媒介为男士和女士提供学习写作的机会”的广告(Holmbery,1986)。
1840年,英国人伊萨克·彼特曼采用函件的方法来传递速记教程。民间出现的这些函授学习活动是近代远程教育的萌芽。随后的50年代到60年代伦敦大学首创的校外学位制度,剑桥、牛津倡导的大学推广运动揭开了大学开展高等函授教育的序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出现私立和公立的函授学校,美国于1926年成立“全国家庭学习理事会”(the National Home Study Council),1938年“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ICCE,1982年更名为ICDE)成立。这些组织为当时的远程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开始相互促进,共生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查尔斯·魏德麦组织实施AIM(Articulated Integrated Media)项目。AIM在第二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探索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包括印刷材料、函授指导、广播、电视、录音带、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提供远程教育,把以函授学习为代表的第一代远程教育带入了以广播电视媒体和函授学习综合运用为代表的第二代远程教育。7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成为全球远程教育成长和发展的最大灵感发源地,促进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将远程教育战略列入国策,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开放大学。
基更(1980)对远程教育的定义“远距离教育是教育致力开拓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和教师处于准永久分离状态;学生和学习集体也在整个学习期间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的人际交流(这样与自学计划区别开来);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是可能的(这样与其它教育技术形式区别开来)。它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的教育过程。”
霍姆伯格(1989)对远程教育领域的界定“远程教育各领域研究取得了繁荣的成果是基于对这个领域定义的认可”(Keegan,1991:38)远程教育已经独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兴起,将国外教育远程的实践和研究引入了多次跨越式的技术革新发展。
1999年,我国教育部开始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0多年来,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下,在试点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教育已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的实践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前学科时期(又称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学科独立期(又称独立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学科转型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学科发展期(90年代中期至今),其尚末步入成熟期。加拿大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专家兰迪·加里林将远程教育划分成三代:以邮政通信、多种媒体技术、广播电视为基础的第一代远程教育;以双向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第二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第三代远程教育。
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远程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典范,经英国大学拔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基础学科教学质量名列第十位,科研水平排名第二十七位。
中国的远程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数据:我国远程教育1998年起步时全国仅有学生2931人,1999年达到3.2万人,2003年已经达到230万人,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