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结

七、小结

现代汉字美学体现了上古牧羊民族以羊为生的一种审美初识。其产生并不是如传统说法所认为的是来源于“羊大”及释义为“味甘”的说法。它是上古羌人取悦于神鬼以及“扮什么就是什么”保护自己的一种简朴思想。“羊大则美” 之所以不能成立是融入中华民族的其余非以羊为生的民族并不会产生这种美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不知道或不愿意从历史上去追溯融入汉族的荆楚、百越包括从东方而来的所谓东夷集团的文化及传统,而简单地从当时的汉字中去析形析义。人们往往崇信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口舌之甘而产生的美感初识很容易被人作为生产力水平底下的代名词。其易于迷人的地方在于美感的产生从甘之说比其源于宗教观之说容易得多。殊不知在远古那种人类自身价值还未充分被意识到的时代,万物皆有灵气,运命变化无方。统治着人们思维过程的只能是那种冥冥之神。甲骨文中的那种行必问卦,事必求卜的战战兢兢处世方法,在古人的生活中曾起过何等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关于美的意识,也逃不过这种鬼神宗教观的统治。先秦以来审美内容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是因为它是多民族意识的综合产物。在这个意义说,中华民族的早期审美意识是一种综合了的宗教观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