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和语音教学研究
就学习汉语作为第二或第三语言的学习者而言,如何更为有效的达成学习汉字的目的,如何更为精准地掌握汉字系统,是他们最为关切的课题。
台湾的李鹃娟提出,部件分析理论以直观的教学方式,寓奥妙的汉字结构与音义关系理论于部件分析中,学习者不必具备任何文字学术理论基础,即可直接进行文字形体的拆解,从而了解并掌握汉字的构型特点及组织规律。而且其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更可促使学习者在熟能生巧的情况下,举一反三作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形声字是现行汉字的主要构造方式,其以形、音、义三位一体展现了汉字“意音文字”的特质。台湾的刘雅芬提出的建构式教学法,第一阶段以字源教学法进行形声字形符及声母的教学,第二阶段建构方法结合声母与声子,并配合字群图示法,结合文字学与认知心理学的方式,强化学习动机,以达识字快速、印象深刻的特点。
台湾的许淑华则从整体上对汉字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在分析汉字笔画、汉字笔顺、汉字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汉字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主要有集中识字法——常用字韵文化应用;字理教学法——文字流变运用;类推教学法——部首与部件运用等策略。
通过各式汉字诗的阅读、创作和游戏等的认知,也可引发学习汉字者的兴趣,从而在文字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台湾淡江大学的夏婉云提出,透过造字原则或非造字原则,汉字可成为有趣的诗教学与文字教学。在文字教学中,参入汉字诗的欣赏与创作,对学习者而言将可增添趣味和创意,强化认字的效果。
香港的中文教学以粤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在说话能力的考核方面会强调“读正音”。社会上对订立语音准则有不同意见,而这正是令香港的正音问题持续不断、颇具争议的根本原因。香港大学的华锡辉和余境熹对构成香港“正音” 课题的因素作了简略介绍,并从语音随时而变的原则出发,从根本性上论说追求“完全正音”未必能成立之由,提出在实际中容许“局部正音”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