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字的古义研究以及古代中国人美意识的形成(一)

“美”字的古义研究以及古代中国人美意识的形成(一)

摘要:自许慎以来,许多人都认为“美”的本义是“羊大”,“羊大”则“甘”。并且认为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就是产生于这种对肥羊的味觉愉悦性。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望形生义的训释方法。因为,无论从文字学、民族史、考古学、美学以及宗教的角度来考察,美的本义决不会是甘,美的本义应是一种古人取悦于神鬼的宗教仪式——即羊人之舞,是古人对天地鬼神的崇拜。其核心是“万物皆有灵性”的宗教观的具体体现,退一步说,美从羊大且甘也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美意识的本源。因为融入中华民族的其他民族未必都是以“羊大为美”的民族。中华民族起源是多元的,而中国文字的起源也是多元的。“羌”的形体是古羌人东移后带来的该民族宗教沉积物的反映。

关键词:美意识;娱乐鬼神;中国文字多源性;羌人东迁;民族融合

自许慎以来,许多人对中国人美的原始意识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多次的探讨,但都没能达到一个共同的意见,不少人都认为许慎关于羊大为美之说是错的。但是他们的结论又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其次,对于在方法论上,人们往往就文字论文字,很少尝试着从民族文化历史及考古学的角度来综合考察美意识产生的条件及根源,并以之来检验许慎这一命题的可靠性程度。因而,在介绍先秦时期的美学现象时往往有一种缺少中间环节的感觉。人们往往要么取许慎旧释作为上古时期美感的源流,要么并列几家不同的看法而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总之,从上古到先秦关于美意识产生及形成的线索并不清楚。本文试就语源学及历史考古角度,重新来检验许慎关于美从羊大之一美学命题的可靠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