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概况
2014年11月22—23日,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中国人类学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承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六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CIEL-6)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海外教育学院召开。该会议将继续积极推进中国语言学界与国际语言学界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学科的交流平台。
演化语言学是以达尔文演化论为基础的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这两大根本问题。基于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神经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演化语言学,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境内的语言和方言丰富多彩,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各语言之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接触、相互影响等局面,通过对中国境内语言的演化和发展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可以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语言演化发展的历史,理解语言演化的规律等做出贡献。演化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具备跨学科的特点。
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美国、爱沙尼亚、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40余名知名学者参加。其中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王士元(WilliamS-Y.WANG)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PaulKay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 院士、台湾联合大学校长、原台湾“教育部”部长曾志朗(OvidJ.L.Tzeng)院士,比利时皇家海外科学院院士、香港教育学院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总监邹嘉彦(BenjaminK.Tsou)院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等诸位学者分别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从一定程度反映出演化语言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以及国际上演化语言学的热点。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语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中国语言的演化与中国人群的演化;中国语言的演化与考古学的证据;语言的横向传递与纵向传递;语言与大脑;汉语的祖先;其它语言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