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的功能
推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新加坡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加速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策略。作为新加坡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保障整个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新加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与规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所制定,对劳动力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作为劳动力水平高低与价值大小的证明。同时也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为形成新加坡有序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奠定了基础。
1.解物资短缺、增强长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新加坡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小国,建国以前仅仅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岛,物质资源的缺乏,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阻碍。然而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跻身为“亚洲四小龙”之列。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当属其“人才立国”的基本国策。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推行“精英治国”,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敬业高效、廉洁务实的人才队伍,作为其最为重要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出重要作用,一方面形成了一种以技能水平为标准的选才机制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创造一批高技能人力资源,以弥补物资短缺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国家对在新加坡工作一定年限并持有就业准证的专业人士及持有专业技能证书人员,做出了享有优惠的移民政策的规定,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国外优秀人才前来就业,扩大人才来源,使新加坡的长期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得以不断提高。
2.促进劳动者再就业,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2001年开始,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电子产品周期性衰退等因素影响,新加坡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并不缺乏就业机会,在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部门存在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劳动者却因技能水平不符合要求,尤其是40岁以上的低技术工人,时刻面临被解雇而成为永久性失业者的威胁。
结构性失业为新加坡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市场上产生的年龄歧视,由于越年长、学历水平越低的劳动者越有可能成为结构性失业者,即便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也难以达到知识型服务业对就业者技能的要求,因此难免产生就业市场上年龄歧视的状况;同时,由于新加坡在低技术领域大量使用外来劳工,本地劳工低技术领域无法与外地劳工竞争,可能出现驱逐外籍劳工减轻本地劳工失业问题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新加坡的社会稳定与国际形象。
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严格按照市场与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具体技能需求制订,因而有利于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协调的问题,使人才朝着符合技能水平要求的方向发展,缓解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3.有效的学历补偿机制
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只有少数居民能接受高等教育和高等技术教育,大量新加坡居民甚至在完成中学教育之前就要开始工作。2006年人口普查中,新加坡15岁以上受雇国民中,49%的劳动力仅有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拥有大学学历的仅22%,还有7%无任何学历的劳动力。新加坡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文凭学历证书教育已呈现出合二为一的综合化趋势,每一级证书都有其相对应的学历,取得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都可获得相应的重回教育体系的机会。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便成为一种有效的学历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