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系统的分层数学模式

二、语言系统的分层数学模式

语言由三部分组成,我们可将之看成一个向量:

其中S1,S2,S3分别代表语音、词汇、语法的三种集合。我们选取语音S1来进行分析,就得到下列的另一组向量

Sa,Sb,Sc分别是声母、韵母及声调的集合,我们又往下分析:

Sk,Sj,Sh……又分别是唇音、牙音、齿音、舌音、喉音的组合。以唇音为例,中古的轻重唇音成互补分布,这样唇音一组的公式如下:

用概率统计的话说,当Sk1这一事件发生时,Sk2绝对不会发生,反之亦然。接着,重唇音的集合式如下:

e,f,g又分别代表不送气音、送气音,与双唇鼻音,这样,我们就分别得到了双唇不送气音,双唇送气音及双唇鼻音这样三个音素,很清楚它们分别是[p]、[p']、[m]。同样道理,可以从语法系统及词汇系统里得到最小的元素,即义素及法素。

我们还可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以现代汉语音素为例,元音的集合有{x|x=a,i,e,u,o},舌根音集合y={x|x=g、k、ng}…,在音素这一层次里,其所体现之间关系相当复杂:送气音中有唇音,有舌根音如[p']与[ŋ];鼻音中有唇音与舌根音,如[m]与[ŋ],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网状。而每一个实体单位在这种网状结构的制约下被决定了价值,这种关系不得变更,一变更便会重新决定每一语言单位的价值。语音系统如此,语法系统也是如此,词汇系统亦然。前者以颤音发音为例,当开口度超出3度时,那么这一发音就发成了元音,因为超过了3度,口腔就主要起共鸣器作用,噪音就充分显露出来了。这就是这种相互关系制约的体现,使得任何一个音只能在一集合的范围内移动,不得超出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