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云组成
1.私有云
主要面向单所华文学校、孔子学院或基地,以实现整个学校为单元的整体服务,面向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者执行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端对端” 云管理解决方案。
私有云是实现整个孔子学院全球化管理的最基本模式,通过它实现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和云服务的流程化,以便未来业务的演进,以其他区域、院校的信息“端对端”实现。
私有云最大的架构在于“云+端+通道”的模式,重点建设数据中心,完善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依据孔子学院的实际业务需求建立专有的数据标准,通过对孔子学院的管理流程梳理,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模块化,最终以API数据统一接口,对外开放,执行数据的双向“流动”和管理,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云模式”。为孔子学院管理机构、孔子学院建设有关院校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手的、可供分析综合的信点。
2.公共云
它是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体验两大主业务的公共组成,公共云是对“私有云” 的兼容和集成,通过连接各大“私有云”,打造“大平台、大资源、大分享”、“公共云”的服务体系。
公共云打破时间、区域、时差的限制,集成了所有业务到统一的云平台和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对不同终端设备的兼容。
公共云将解决基本的全球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体验,通过统一部署,统一调配,避免了不同学校的信息资源冗余和浪费。
3.混合云
通过开放API数据接口,实现与第三方的云平台的对接。
数据库是云平台最核心部分,数据库和数据标准是实现云管理模式的首要门槛,如图12,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库,数据集成平台,数据仓库等重要模式,实现传统的信息化到云数据的迁移。
图12 数据库架构
在云数据的基础上,云平台通过三大统一架构,实现未来“私有云”“公共云”“混合云”(如图13),主要是统一的接入平台,即API接口;统一应用平台;统一支撑平台(即支付平台)。
图13 统一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