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借用演变
2025年09月26日
(一)适应性借用演变
适应性借用演变指借词进入新系统后,依据新系统的要求对自身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改变以适应新系统的要求,主要是从词语的结构形式上发生借用演变,注重形式上的对应性改造。当日语的词汇进入汉语时,首先它的结构形式需要符合或受到汉语语言系统的改造,才能被接纳。例如,日语的“地下鉄”在进入汉语后变为“地铁”,显然是在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制约下被改造的结果,使它完全符合汉语词汇的整体结构。日语训读汉字词“手续”“取缔”“读物” 等词语在进入汉语后词形没有改变,但是读音是彻底改变了。由于日语训读汉字词使用的是符合日语语音系统的读音,他们与汉语本土的汉字读音没有任何关联,因此他们被借用到汉语后,需要被汉语语音彻底替代,音节数也被彻底改变。具体如表所示:
表1 日语借词的适应性借用演变
上表清楚显示,日语词进入汉语后读音和音节数都彻底被汉语词汇系统改造,加点的汉字由于与现代汉语的书写不同而被替代。字形上的替代主要有两种:(1)现代汉语的简化字对传统汉字的替代,如,企業—企业、積極—积极。(2)现代汉语简体字对日语简体字的替代,如,広告—广告 評価—评价。借词子系统的语音、词形等组成要素为了适应和生存,在词汇系统的制约下,分别发生了改变。总之,借词系统绝对不是一个个独立词的偶然堆积,而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且合乎规律的有机整体,即借词中有一类具有“适者生存”的功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