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四个自信”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启了世界多元化发展道路的时代,也日益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四个自信”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念和思想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植根的沃土。坚持和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必然会为文化自信不断增添新的活力,而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又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文化不仅需要积淀传承,更需要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应该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延续文化血脉,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更是对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包容互鉴的传承创新,获得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责任、利益共同体,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世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为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极好契机。
坚定“四个自信”,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从而也让我们能更充满自信地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和多元文明交流融合,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本文结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对外办学的经历与体会,阐述如何以“四个自信”为引领,在海外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传递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多元文明交流融合中激发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在分析探讨世界对中国的阐释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之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发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展示好中国形象等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