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需求状况

(一)新加坡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需求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导产业从原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变为后来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再转变为现在的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部分劳动力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行业要求,加上21世纪初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导致新加坡产生了结构性失业问题,2003年、2004年新加坡失业率达到高峰,这驱使劳动力发展产生新的方向。2005年之前49%的劳动力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学历,因为失业而被取代的员工必须转换到新岗位。此时刚刚兴起的行业与经济增长又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员工,年长人士必须在职场逗留更长时间。

新加坡结构性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与劳动力对低工资的排斥。新加坡并不缺乏就业机会,在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部门都存在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新加坡劳动者却因技能水平不符合要求,或者不愿意接受这些行业的工作条件而失去被雇用的机会。因此,劳动发展局所建立的“劳动技能资格认证框架”满足了失业的劳动力与低工资劳动力对新工作所要求技能的需要。

劳动发展局为了促使资格证书与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出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并不断地推动企业承认WSQ的技能认证并以此作为用人标准。劳发局2008年在10800家公司之间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每4家公司中有1家承认技能资格鉴定课程系统(WSQ)和受雇能力技能系统(ESS)。虽然只有24%的公司承认WSQ和ESS,看来似乎有点少,但这却是两项训练制成立短短四年间所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