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传承传播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在西方国家制定的世界价值体系下,中华民族不仅既需要保持绝对的文化自信,积极修好自己的文化内功,同时也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了解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在差异中找到共同点,在距离之间找到桥梁,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展开易于被接受的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活动,构建有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的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增强对外传播的竞争力和有效性。为此,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传播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1)重点围绕中华文化“以什么样的内容和载体走出去、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走出去、以什么样策略手段来提升走出去的影响力”等问题、拓展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深入分析和挖掘中华文化核心内涵,梳理出能代表中国主流文化形态的内容,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适应对外传播实际需求的中国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
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创新既要植根于历史,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使其更好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而“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3)进行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需求分析研究。
通过对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的现状和需求的考察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政策,追踪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动的过程。探索适应不同对象国的本土化、精准化的对外传播机制与模式,实现中外人文交流的“接地气”。
(4)进行汉语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的研究,探索总结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部世界传播的现状、规律、经验和方法,为国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走出去”提供智库支撑。
(5)深入进行海外汉学的研究,国外汉学尤其是西方汉学是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就西方汉学的历史而言,汉学家的文化倾向往往会对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与对华政策制定以及西方大众对中国的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汉学与汉学研究是与汉语和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紧密相关的。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既要融会贯通中华文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也要兼收并蓄世界不同文明的成果。搭建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对话的桥梁,深入探究世界对中国的阐释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以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影响,使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得到进一步深化。
(6)进行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包括如何用国外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研究、汉语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汉语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载体的研究等。
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大格局。
(7)提高对外文化产品的质量,打造文化品牌。
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明对话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外文化产品应注意把握国外受众的心理,适合受众的习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用商业化、娱乐化的样式包装起来,才能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吸引力。推进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信息化建设,建设汉语和中华文化资源库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数据库,搭建汉语和中华文化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撑。
(8)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要着重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让世界人民从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