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侨务公共外交,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中的积极重要作用,如何把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中国的独特资源,发挥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中的独特作用,共同拓展中外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这是当前侨务工作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载体和外交形态,其对于增强国家对外关系的软实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国民的相互理解以及国家政治信赖关系的构筑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现在世界上仍然有种种不同的声音和疑虑,这些对中国国家形象不利的因素,除了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由于一些国家民众对中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治国理念、发展战略的不了解或不理解。因此,构建与国家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增强世界公众对我们的认同感,提升国家的正面形象,取得国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配合政府外交,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一个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
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是外部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传播的主体力量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们在拓展中国公共外交渠道、推动中外关系发展中大有可为。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是新时期侨联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国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都十分广泛,他们既熟悉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又身在当地社会,了解住在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通过华侨华人在住在国近距离开展公共外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贯通中外”的优势和作用,直接面对住在国国民,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要积极鼓励海外侨胞针对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发挥华文教育、华文传媒、华人社团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通道作用,通过开展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向当地主流社会全面、真实地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增进侨胞住在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