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性借用演变
关联性借用演变指通过互补、附带和增殖等方式,从借词的形、音、义和文化等方面,吸收其关联度紧密且有益于与汉语语言系统融合的某个部分,即呈扩散式,取借词中的某个语素与其它语素或词重组后构成新词或者一词多义。从共时角度分析语言词汇系统中的种种相互关系,如互补借用关系,附带借用关系,增殖借用关系。由于这些关系的存在可以促使词汇转用。从互补借用关系,附带借用关系,增殖借用关系等方面探讨借词系统内部的演变特点。
1.互补借用关系
互补借用关系指原本在汉语系统中存在的词语,被借用到日语后经过发展变化,汉语系统中缺乏的词义又重新被借用到汉语,使得汉语的词义出现泛化现象。两种语言系统相互影响,既可以是词义的互补借用,也可以是表达形式或表达意义上的互补借用。借词词义泛化[1]现象是互补关系的结果。日语中表示某个社会机构、组织单位的部门中的“部”,直接影响着汉语词汇意义的泛化。《汉语大词典》关于“部”字的诠释:
①总领;统率。②引申为部勒,约束。③部伍,部队。④军队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⑤古时行政区域名。⑥衙署,有关主管部门。⑦引申为在某主管部门任职。⑧管辖,治理。⑨部署,安排布置。⑩派别,门派。⑪门类,类别。⑫部分,部位。⑬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⑭车盖的盖斗。⑮通“剖”。参见“部發”。⑯通“棓”。大杖。⑰量词。用于书籍、影片等。⑱量词。⑲量词。古白话作品中用于胡须等。⑳量词。用于机器或车辆。相当于“架”、“辆”。
日语词典《広辞苑》关于“部”的解释:
①分割、区分。如:昼の部;部分;部類。②(官厅、公司)组织上的机构,一般指“科”以上“局”以下的机构。如:総務部;本部。③会计用语。“部” 下面为“款·项”。④学校、公司中有共同爱好者组织的团体。如:野球部(棒球队)。⑤(书籍等的)部数:如:限定百部。
对照汉语和日语分别关于“部”字的解释,汉语关于“部”的意义比日语宽泛。《汉语大词典》的义项⑥和《広辞苑》的义项②意义较为一致,古汉语中“部” 所表示的“衙署”为级别较高的部门,属于朝廷内的机构,如“刑部”、“礼部”、“吏部”等。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被用作表示级别较高的组织机构,如国家级别的“外交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军队中的“政治部”、“后勤部”、“参谋部”等。
二十一世纪以来受《広辞苑》的义项④影响,现代汉语中“部”的用法开始泛化。日语中有“秘書部”“営業部”“広告部”“企画部”“財務部”“学生部”“女性部”等,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不管是政府单位还是公司、连学校也都纷纷出现了由“部”泛化的称呼,如“营业部”“销售部”“财务部”“秘书部”“总务部”“公关部”“广告部”“企画部”“学生部”“女生部”“俱乐部”等。
同“部”一样具有强构词功能的词语,及其所蕴含的日本文化意义也一并被汉语接纳、同化。
另外,汉语固有词汇和借词的搭配使用也是互补关系的体现,如:
(1)基础设施方面,青岛正在加快建设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的董家口港,青岛的空港已经成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将开通直通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航班。(《探索财富管理的中国模式》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2-20)
(2)12日是端午节,作为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宣传系列之一的传统历史文化推广活动,上海地铁首次打造了“‘艾’在地下铁”为主题的端午民俗文化专列,将五彩缕、挂蛋兜等儿时记忆重现眼前。(《重温传统享受端午》引自《人民日报》2013-06-13)
从国有制企业逐步迈向私有制时期,日本企业的进驻,中日合资企业的不断增设,这些为中日两种语言发生语言深层接触提供了条件。“词在语言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通过无数条线与其他词相联系。而且词义的变化往往正是为这些意义上的相互关系所制约。”(兹维金采夫,1981:47)如“部”体现在词义上的互补,而“空港”与“机场”虽然都表示飞机场的意思,但是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和表达意义上分别体现了不同的互补关系,完全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
2.附带借用关系
附带关系是借词系统中关联性借用演变的特殊体现,由于借词中的某个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将此语素与其它语素组合构成新的词语。如“部”的附带现象,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统称为“干部”,来源为日语的“幹部”,解释为:“①担任一定领导工作的人员。②担任公职的人员(士兵、勤杂人员等除外)。”(刘正埮、高明凯等,1984:113)其“部”的领导称为“部长”,由于身居地位之高,常常会使用“姓氏+部长”表示对某人的尊称,一直被视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从表示级别较高的组织机构(如:外交部、教育部)到泛化成为一般的社会组织(如:营业部、总务部、俱乐部),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其特有权利和地位也已被淡化。受其影响,与之联系紧密的“干部”“部长”等词也发生了变化。“部长”的词义从专指级别较高的部门领导扩大到一般社会组织的头儿。这充分体现了汉语借词的附带扩展以及词义的附带扩散。
3.增殖借用关系
增殖借用关系是词语经过发展变化后,出现词义一生二或一生多的现象,即一词多义。显然是词汇内部的一种关系。以词义出现增殖现象为例,如“消化” 一词:
(1)“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在肠道通过粪便排出,体内器官的代谢废物主要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通过尿排出,也有一部分通过呼吸排出。”钟凯指出,竹炭这么大的颗粒只会从消化道排出,不能被肠道吸收入体内。(《竹炭食品排毒不靠谱》引自《人民日报》2014-05-06)
(2)接触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使杨杭军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而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很多留学生的中文不流利,英文也不顺畅,所以在上课时我会尽量放慢语速,让他们有时间消化知识。”(《海归博士回国任教》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9-13)
(3)同时,在成本上升推动下,企业也不会只走提价这条路,越往长期看,企业消化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方法就越会向产品、技术与管理升级方面,寻求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道路。(《当前通胀高烧难退的根源》引自《人民论坛》2011-07-22)
“消化一词,汉语原指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把事物变成养料的作用。日语用以比喻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刘正埮等,1984:372)日语的词义进入汉语后,意义也可用于比喻自行安排人员、解决问题等。(1)的词义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2)的词义为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3)的词义为解决人员工作问题。这类词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词义发展的结果是一生二或一生多,即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