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新建理工大学的生命

四、创新是新建理工大学的生命

对新建理工大学而言,创新更是生存的条件。创新体系的建立,得益于基础教育。我国高教体系里规模最大的是理工科教育,新理工院校应围绕推进教育创新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努力培养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考虑到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也必须多样化。最近欧洲大学联盟在对欧盟大学改革进行评估时再次批评了一些高校人才培养缺乏创新举措的做法,批评这些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报告说:如果培养出来人才的思维都是一样的话,那等于没有思维,但是社会需要会思维的人才。(If we all think alike,we are not thinking,but we all need to think well)

要有创新特色,新成立理工大学首先必须提供一个能产生创新人才的环境:The best universities succeed because they provides students,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ith an environment-an intellectual community-that promotes debate and critical thinking.lnaddition,these institutions consider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s as a whole-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Andrée Sursock,2002)

其次要融合现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学科是由人划分的,但是学科并不依人们的划分而存在。学科划分是19、20世纪的产物。许多研究表明,创造力与多学科知识获取息息相关。没有跨学科教学与研究,我们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理工科人才。许多西方大学认识到这一点,近20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推出了大量跨学科计划。如环境工程学、地震工程学、交通工程学、商业工程学、教育工程学等。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跨学科的专业与研究中心达55个之多,如生物化学工程、生物技术处理工程、连妇女研究专业都包含了人类学、历史、生物、心理、工程和文学等学科课程。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金融工程(工学院与商学院合办)、制药工程(工学院与药学院合办)等都是这种尝试的结果。结果表明,这些毕业生都深受企业欢迎。澳大利亚许多理工科学生在头两年不分基础专业课,两年后才选专业。新学科如信息系统(计算机系与管理系合办)十年前就有了。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正在成为历史。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或许是目前世界上跨学科学习最典型的一所学校。该校提供了世界上种类最多的跨学科专业,并自豪地声称自己是美国最好的跨学科大学:

“The fact is,no other institution in America-not one-can offer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in joint and dualdegree programs in which you can receive bachelor's degrees in two disci-plines,submatricul ation programs in which you receive both abachelor's and a graduate or professional,degreeor cross-disciplinary programs that combine study in a number of a cademic areas”.(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官方网站)

该校提供了4种跨学科专业,包括学士与硕士之间的跨学科学习:一主学士加一副学士、双学士学位、一学士加一硕士学位、以及多学科混合学士学位。比如,由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安南本信息传播学院及艺术研究生院共同举办了本科层次多学科混合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而此专业的课程构成则是数字理论、艺术、美学、视觉媒体、个性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许多跨学科的课程。新建理工大学在克服旧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相似、创造力弱等方面可以借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