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发展的体会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增进“四个自信”,推进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发展,我们主要有以下九点体会:
(1)以“四个自信”为引领,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地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和“侨、台、特、海”办学特色,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和中外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2)将课内的知识、理论、技能传授与课外的文化体验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的亲切,让他们在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接触交流中,从普通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的小窗口,来了解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感同身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和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不断丰富他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知,促进他们与中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3)文化的传承传播要润物细无声,以学生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生动鲜活的文化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内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
(4)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建设发展巨大成就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继承和发扬。
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机制保障等,以生动具体的实际案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多元文明交流融合中激发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5)坚持实事求是,既客观真实反映中国的发展进步,也不刻意回避中国存在的问题。
例如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悬殊、某些政府官员腐败、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以及一些国民的道德素质和言行失范等问题,我们也坦诚告诉学生,尽管中国不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难免要面对种种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所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不断去克服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6)我院为世界各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来华留学生,他们既接受过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化和相关专业的教育,又熟悉了解中国国情,许多人成为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为增进中外互信合作和友好往来做出诸多贡献。
来华留学生是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道路的重要群体,应充分发挥他们现身说法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积极作用。
(7)“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发挥海外华人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
中华文化最初走向世界,就是伴随广大侨胞走出国门走向海外而实现的。世界各国人民最初正是通过华侨华人才接触了中华文化,进而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和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的2万多所华文学校,500多家华文媒体,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等,都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传播的载体。
正是怀抱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无比热爱和执着向往,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侨华人及其新生代,通过远程教育或来华留学,在海外教育学院接受了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化和各类专业教育,并将所学的知识在当地社会传承传播,不断发扬光大。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国力强盛,使海外华人族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产生了新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他们不仅是走好中国道路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资源,也是向国际社会现身说法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使者,成为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全面认知的重要桥梁。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华文教育正是一项培育中华民族之“根”,塑造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伟大事业。鉴于华文教育在传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优势,也必将在推动文化与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促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更加大有作为。
开展两岸华文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有利于两岸同胞在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有利于发挥各自所长,凝聚双方力量,增添新的活力,共同为海外侨胞开展华文教育和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同心培育和建设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9)60多年来的海外教育,我院已经为“一带一路”培养、储备了数以万计既熟悉汉语和中华文化又立足于当地的各类专门人才,如今他们已成为沿线各国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的桥梁与纽带。
凝聚“一带一路”历届校友的力量,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对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具有积极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