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词的生态属性

三、借词的生态属性

任何一种语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其他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或多种各自独立存在的语言系统发生接触。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曾有过精辟的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际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1985:173)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各个民族之间在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过程中,语言之间发生相互接触是必然现象。语言接触的结果直接在语言结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上有所体现。其中,词汇层面上的影响表现的最为直接、明显,而借词又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时代性的特点,理应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借词为两种语言系统的发展完善开辟了绿色通道。“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而语言接触有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史有为,2004:3)既然借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发生了接触,那么从考察借词的特征可剖析由接触引发语言演变的特性。

用普通生态学的观点看借词的特征是:①词汇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②系统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③一个词汇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或几个词汇要素的变化;④词汇的扩散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水平扩散方式可保持词汇的多样性,另一类是垂直扩散方式可保持词汇的稳定性及传递性;⑤动态变化目的是维持词汇系统内的平衡状态,也是词汇系统各要素之间发生竞争、互补、复制和选择的结果。

由此,借词的生态属性可以归纳为三点:①借词作为词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且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系统。②借词的扩散方式具有多样性、稳定性和传递性等特征。③借词子系统的各要素与词汇子系统的其它各要素通过发生竞争、互补、复制和选择的方式达到维持词汇系统内的平衡状态。

在语言接触的动态过程中,某一词汇要素的消亡,会导致其他要素价值(词汇意义)的重新分配,这与自然生态中互相依存的各个生物链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某些词的产生必会导致某些词的消亡,某些词的消亡也会导致某些词的产生;某类词的增加会有某类词的减少,某类词的减少也会促使某类词的增加。从语言的生态接触看借词,其存在产生、消亡、减缩、增殖等四种变化形态,处在运动中的语言系统,其目的在于维持各自词汇系统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