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南方基地的定位与规划
2008年9月,汉办正式批复在厦门大学设立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根据汉办的要求和厦门大学自身的的特色,确定南方基地的定位及建设发展规划。
南方基地的定位:以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为目标,以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师资培训、教材和课程课件开发为龙头,以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研究及市场推广为取向,充分发挥厦门大学“侨、台、特、海”的办学特色,开展国际汉语教学、教师和教材状况的调查研究,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学资源支撑体系,研发国别化教材和教学法,培训师资及志愿者,建立汉语推广人才储备库,开展汉语国际推广法律法规研究,为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南方基地的规划:基地规划通过3—5年的建设,建成对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领先与示范作用的“一个平台、六个中心”。
网络平台的建设——以“集成、创新、跨越”的战略思路,将汉语国际教育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结合,打造一个集宣传拓展、研制开发、国际交流、资源共享为一体的汉语云教育平台,为全球孔子学院和广大汉语学习者提供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特色专业服务,在汉语国际教育网络化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该平台的构建主要包含基地门户网站、汉语网络教管平台、汉语和中华文化网络多媒体资源平台三大部分。
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与孔子学院的文献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机构数据库、人才数据库等。
培训中心的建设——为汉语国际教育和各国孔子学院培养和储备合格的师资及管理人员,提供汉语国际教育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及课程产品等资源,开展远程教学与“体验中国”等活动。
开发中心的建设——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开发多层次、多样化、实用性的精品教学资源与文化传媒产品;开发推广国别化的汉语言文化教材(含网络多媒体教材)。
测评中心的建设——建立孔子学院教学与管理活动追踪与反馈机制,制订相应的测评标准。包括:孔子学院的测评(建设标准及其评估、教学质量评估、管理水平评估、运营机制评估);教师与管理者测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其测试、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及其测试、孔子学院管理岗位资格认证);汉语学习者自我评估(通过在线系统进行自我测试)。
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展孔子学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究;开展各国孔子学院与所在国的法律、教育体制的研究;开展各国孔子学院运作绩效的分析研究;开展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推广研究;举办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出版相关的学术刊物和论著。
运营中心的建设——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育国际汉语教育市场,在市场中筹集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的发展资源。
通过上述“一个平台和六个中心”的建设,努力将南方基地建设为一个具有多样化服务功能的汉语国际推广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