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糊的质量研究往数量方向发展
Mosier、Cliff和Black等人认为的模糊语词交界取值于0—1之间,取值处于一个逐渐升高或减少的过程。模糊语词交界取值,指对那些不能用绝对的“是”(用数字1表示)与“非”(用数字0表示)划定其外延的词集时,要在介于1—0之间连续取值,用于表示这些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谋雷的词集。比如“老人” 是个模糊概念,70岁的肯定属于老人,它的从属程度是1,40岁的人肯定不算老人,它的从属程度为0,按照查德给出的公式,55岁属于“老”的程度为0.5,即“半老”,60岁属于“老”的程度为0.8。
Hampel贡献在于提出了模糊词语间的过渡区域不是平滑的,而是在平均线左右摇摆。比如,在(a→b)(c→d)中,b→c过渡是左右摇摆进行的。Labov(1973)也应用了Hampel这一公式来说明模糊语言的对象描述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作用于词语之间的交界处。
Cliff发明了所谓的模糊语言计算器;Cliff(1959)认为,一个模糊形容词的意义位于语义系列中的一个点,副词作用则是沿着语义系列来推动这个点。副词作用像乘法计算器一样,可将形容词和副词意义相乘,他解释了英语中的unusually average组合为什么不合规则:该组合在意义系列中的点接近于零,零的积永远是零。因此模糊副词unusually出现在average前是多余的。所以,它并不成立。
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要求概念的确定性和精确性,采用形式逻辑的排中律,即:非真即假,然后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现有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在处理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早期的计算机不具备处理事物和概念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能力。模糊语言理论尤其是模糊集合论的出现,使得对模糊语言可以进行定量描述,并能定出一套运算、变换规则的系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