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四、跨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谈及跨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一直在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工厂、公司所要求的跟大学教育不一样。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建设以效果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就是所有的教学大纲、所有的教学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所有的课程评估目标都必须以效果为导向。

以效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证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即所谓的“效果”。以效果为导向的教育与传统教育对比,主要着重于给学生提供什么,这是所谓的投入资源,这往往包含了许多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改革数学、学习调度、基于项目的学习和资料的阅读,以效果为导向的教育本身并没有指定或要求的教学或学习的任何特定的风格。相反,它要求学生证明他们需要学习的技能和课程内容。在实践中,以效果为导向的教育是促进基于建构主义方法的课程和评估,并鼓励基于事实和标准的教育方式。

具体到跨境合作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在设计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培养目标和着手课程评估之前,我们需要先去调查就业的需求是什么,作为一个工程师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知识、能力,你必须进行分析,回过头来把这些需求拿过来进行高校专业设置,所以要以效果因素为依据重新规划教学大纲、内容包括采用教学方法。这就是在上文提及的“以效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设计与各类学习结果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指标各占多少,探索建立以结果为标准的多元化教学评估体制,然后把各类学习结果与大学的教育目标联系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反思性的教育评估。反思性教育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对“学习效果”的彻底反思,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对于“高教国际化”,教育界中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其中国际教育协会(AIE)是这么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张芹,2005)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线工作者,我们的体会是这样的,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的引进延伸到跨境教育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按照目标实行的教育机制,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制度等方面多层次的改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