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与借词

二、语言接触与借词

接触在语言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接触指各种独立的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之间的接触。”(张兴权,2013:88)语言接触是“同一地区或邻近地区交往频繁的不同民族的相互融合及相互影响。影响涉及语音、语言结构和语义等方面,也会涉及称呼和问候语等的交际方法上。”(劳允栋,2005:320)接触语言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从共时和历时角度研究不同语言的各种不同变体、变异的接触现象、演变过程、变化结果和各种具体嬗变的内容。语言接触的多方面研究包括:语言成分借用、语言干扰、语言专用、语码转换、语言混合、语言保存等。因为接触语言学有跨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所以在学科研究中包括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语言学、社会方言学、对比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

邵敬敏(2008:28—33)指出语言接触主要涉及三种类型:①外语跟本族语,比如英语跟汉语的接触。②汉语标准语(普通话)跟方言的接触,或者方言跟方言的接触。③口语跟书面语的接触。我们主要探讨外语跟本族语,即日语跟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接触。从语言层次上看,语言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子系统,语言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都会在一定的语言生态系统中形成各自的特点。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比较重视语言的内部系统,曾指出:“语言是一个系统,它只知道自己固有的秩序。”(索绪尔,1980:46)语言在不停地变化:词语和符号不断地涌现,然后消亡;语音和语义随时间的推移、地区的变动而变化。汉语和日语长期以来由于外交、贸易、战争、移民、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接触,势必使得两语的各个层面也会存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是词语的相互借用。许多语言学家主张,语言演变有“内部因素促动的演变”(internally motivated change)和“接触引发的演变”(contact-induced change)两种类别。(吴福祥,2007:3—23)演变的过程存在两种关系:复制和选择。复制是为语言的创新和变异提供条件,从语言系统的词汇分系统来看是为词汇的演变提供条件。选择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会导致复制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复制。

人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时,周围环境的一些事物可以直接被感知和使用。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中的任何组成要素(词汇、语音、语法、语义等子系统)都可被人们在交际时直接感知和使用。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对如何处理客体感知和主体提供信息的关系,这在生态学视野下是被忽视的。我们希望从语言生态学的视角更为全面的探讨汉语借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