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借用演变

(四)开放性借用演变

开放性借用演变是借词最显著的特点,具有兼容性功能,即保留借词的原义,也根据汉字的本义引出新义或比喻义,并根据语言需求恰当使用。当原有系统没有相应词语用于表达新引入的概念时,它会从另外一种语言借入使用,借音、借义、借形都开放性的表现。例如“新干线”一词借用前日语原义为“日本‘国铁’ 为提高主要干线的运输能力和实现高速化而铺设的高速线路。”(陈涛,1991)“为了使列车能以两百千米以上的时速行驶而新铺设的铁道线路。最初铺设的是东海道新干线,其次是山阳新干线。之后,也可用于指正在实施的或正在计划的事物”[2](石森延男,昭和五十八:489)。

(1)“就感觉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1978年,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后有这样的感受。(《抓住“创新窗口”方能赢得未来(人民时评)》引自《人民日报》2013-11-07)

“新干线”借进后的意义为:“<名>原指新的铁路、公路主干线。比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最快消息。来自日语。”(亢世勇、刘海润,2004)由于受古今汉语的繁衍嬗变,语境的迁移,人们观念的推陈出新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种种变化。“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因其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安全性较高而举世闻名。具有快速、安全、平稳、便捷等特点的“新干线”,进入汉语后在保存原义的基础上,更多采用了“最快消息”“最快通道”的引申义。

(2)道沿线主要城镇上,会发现这里有一条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发展带。”李朝兴说,“这里聚集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武清、宝坻、东丽、北辰等重点园区以及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他说,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培育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领军者企业,将会有力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两会行走》引自《人民日报》2014-03-13)

(3)被誉为“在日华人创业指路人”的创业新干线公司董事长陈建认为,创业者应该首先摆脱把自己当外国人看的心态。相比于能力和知识,亟须改变的是思维和意识。(《海外创业要唱“高调”》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2-04)

不仅在经济方面使用,而且在人的健康方面也有使用,如移动新干线、品牌新干线、棘手的癌症新干线、纽崔莱动力新干线——健康体验中心、健康新干线、医讯新干线等。

在实际的交际中,汉语中有与日本“新干线”相对应的“动车”或“高铁” 等高速铁路运输系统。为了更确切地表达,在汉语中涉及与“新干线”相关的用语时,一般不做相对应的翻译。借词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兼有两种语言词汇系统的特殊意义。由此可见,词汇系统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极具有开放性的系统。适应性借用演变说明语言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不断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流,或者与外族语言发生接触,引进新的文化,不停地产生新的单位也不停地使旧的单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