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对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张景岳对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陈永灿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景岳”是其号,别号通一子。生于1563年,卒于1640年。张景岳祖籍四川绵竹,明初以军工授绍兴卫指挥,遂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幼聪颖,年十四随父游京师,与长者交往。后从名医金英(字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岁从军曾抵河北、山东,还出榆关,履碣石,经凤城,渡鸭绿。后以功名未就,乃回乡矢志攻读医学,医名日增。

张景岳撰《类经》《景岳全书》等著作,在我国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精深的学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后世称张景岳为“仲景以后,千古一人”的杰出医家。在明代,我国名医辈出,众星璀璨。任应秋认为,在明代众多的中医名家之中,最为杰出者当首推张景岳。查《中医人物词典》,其词条依人物贡献之大小,按级分列,张景岳位于“医生”“医家”“医学家”之上,归列为“著名医学家”,可见其在中医发展长河中所处的历史地位。笔者认为,张景岳是推动中医学术继承和创新的伟大实践者。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善于继承,勇于创新,这不仅是他对祖国医学的最大贡献,而且还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