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寒阵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寒阵

1.保阴煎

原文:

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半),生甘草(一钱)。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夜热身热,加地骨皮一钱五分。如肺热多汗者,加麦冬、枣仁。如血热甚者,加黄连一钱五分。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三钱。如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如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钱,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一二钱,文蛤亦可。如少年,或血气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药。如肢节筋骨疼痛或肿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钱。

组成与服法:

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半),生甘草(一钱)。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功效与主治:

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加减应用:

如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夜热身热,加地骨皮一钱五分。如肺热多汗者,加麦冬、枣仁。如血热甚者,加黄连一钱五分。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三钱。如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如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钱,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一二钱,文蛤亦可。如少年,或血气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药。如肢节筋骨疼痛或肿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钱。

2.化肝煎

原文:

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青皮、陈皮(各二钱),芍药(二钱),丹皮、栀子(炒)、泽泻(各钱半。如血见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贝母(二三钱)。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一钱五分。如兼寒热,加柴胡一钱。如火盛,加黄芩一二钱。如胁腹胀痛,加白芥子一钱。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组成与服法:

青皮、陈皮(各二钱),芍药(二钱),丹皮、栀子(炒)、泽泻(各钱半。如血见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贝母(二三钱)。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效与主治:

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加减应用:

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一钱五分。如兼寒热,加柴胡一钱。如火盛,加黄芩一二钱。如胁腹胀痛,加白芥子一钱。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3.安胃饮

原文:

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陈皮、山楂、麦芽、木通、泽泻、黄芩、石斛。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如胃火热甚,脉滑实者,加石膏。

组成与服法:

陈皮、山楂、麦芽、木通、泽泻、黄芩、石斛(原书分量缺)。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功效与主治:

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

加减应用:

如胃火热甚,脉滑实者,加石膏。

4.玉女煎

原文: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一钱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组成与服法: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功效与主治: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加减应用:

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一钱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