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阴为本,阳中求阴
2025年08月10日
一、真阴为本,阳中求阴
中国传统文化尊水重阴,如《管子·水地篇》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在景岳的医学思想中体现为“真阴为本”。张景岳在《类经图翼·真阴论》中曰:“所谓真阴之脏者,凡五脏五液,各有所生,是五脏本皆属阴也;然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归乎精,而五精皆统于肾,肾有精室,是曰命门,为天一所居,即真阴之腑。”即肾为真阴之脏,命门为真阴之腑。
景岳认为,人身阳以阴为根,“顾今人之病阴虚者,十之八九,又何谓哉?不知此一阴字,正阳气之根也。盖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此所谓元阴元阳,亦曰真精真气也”。人身形体的强壮、营卫的调和、脏腑功能的运转均归于命门真阴,“所谓真阴之用者,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
虽然真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却处于“阴常不足”的状态,正如景岳所言:“凡阴气本无有余,阴病唯皆不足。”若真阴不足,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则易致病,即“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总由真阴之败耳”“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基于中医“阴阳互根”“精气互生”等理论,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个阴阳互生、阳中求阴的理论,直接体现在补肾滋阴经典方剂左归丸的组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