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声音:让中医药用起来活起来
王国强
既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用起来”,也要让原创的科技资源“活起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全方位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60周年贺信中,系统阐述了事关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在贺信中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出希冀:“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要求。
重温贺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对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大意义。
增强民族自信,传承好中医药,要求我们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使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的中医药理念、方法生动起来,彰显时代价值,释放文化魅力,服务大众健康。加强对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坚持有扬弃的继承、有鉴别的对待,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既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用起来”,也要让原创的科技资源“活起来”。
增强民族自信,发展好中医药,要求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深刻内涵,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的活力和潜力,推动中医药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使中医药全面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增强民族自信,还要有天下担当,“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要求我们打造好中医药文化与健康这两个“中国品牌”,并利用好这一民族品牌效应,服务于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中华文化,中医药的传播将影响各国人民的健康观念;作为生命科学,中医药的推广将影响各国人民的健康方式。这都将有助于重塑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价值判断,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摘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于2018年1月3日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原载《人民日报》2018年1月3日第5版)
绍兴孕育了众多中医名家,张景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张景岳是明代的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编撰了《类经》《类经图翼》《景岳全书》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张景岳的学术思想薪火相传、贡献卓越、影响深远,是浙江中医药文化的典范与瑰宝,也为“浙派中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弘扬与传承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希望通过学术交流,能够更好地讲出浙江故事,更好地传播浙江中医的正能量。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光霁
“浙派中医”,源远流长,名医名著众多,是中国中医药学的杰出代表。从萧山跨湖桥到桐庐的桐君山,再从桐君山到良渚,跨越了7000多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著名浙籍医家,如桐君老人、张志聪、朱丹溪、杨继洲以及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张景岳,都是在中国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巨匠和旗手。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建平教授曾就“浙派中医”对全国中医发展的贡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其中,温补学派代表人物、著述丰硕的医家张景岳与朱丹溪、杨继洲、王孟英共同被列为浙派中医“四大医家”,其立“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的著作——《景岳全书》被列为“浙派中医”的“十大名著”之一,以景岳为代表的温补学说被列入“浙派中医”十大贡献之一。由此可见,张景岳的贡献之大,影响之远。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因此,传承好张景岳学术思想、创新好“浙派中医”文化便是当代“浙派中医”人的历史使命。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姚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