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名方古法炮制之重用熟地
钱木水
地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地黄在北方被广泛种植,走在北方的原野,经常能看到地黄。它的花期植物还是很漂亮的,也是一种不错的观赏植物。野生的地黄根细长而肉质少,不堪药用。药用的地黄是由野生驯化而来,块根大、肉质厚。
地黄的主产地是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商品药材的产地以河南、山西为主,道地产地是河南焦作。地黄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地黄的块根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分化为三种中药: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为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主治热病伤阴,舌降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降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内热消渴。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为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地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上品。味甘寒。主治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地髓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名字,吸地之营养,得日月之气,天地交融,精华尽得,内涵深厚。正因为灵性所在,所以功效卓著,被历代中医名家喜爱,特别是“仲景之后,千古一人”的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善用地黄的炮制品熟地黄,故他有“张熟地”之称。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时从父学医,从小耳濡目染,他的父亲就是他学医的启蒙老师。张景岳少时随父到北京,师从京畿名医金英,真正踏上从医之路,深得金英医道真传。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思想开阔,豪情被激发。壮岁从戎,想通过弃医当兵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目标,但数年后理想破灭,弃戎归隐,重新踏上从医之路,并潜心医学,从而医技大进。五十七岁时,返回故乡会稽,专心于一线临床诊疗,治病救人,并撰著作《景岳全书》。他从小家境较好、天资聪颖,再加上中后期思想活跃、阅历丰富、用心专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医学家,是中医温补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张景岳医学成就卓著,地位较高,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药王庙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塑像。他传世的经典名方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左归丸、右归丸、两仪膏等,这些温补的名方中,熟地黄是一味被重用的药物。
那么,张景岳为什么如此重用熟地黄呢?首先这跟他创立的学术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学术观点不是朱氏的“阳有余而阴不足”,而是“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个学术思想为他的临床用药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在众多的药物当中,熟地黄味甘、性微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药理作用恰恰满足了这一学术思想的补阴需求。二者合一,至善至美。张景岳对熟地黄这一味药物,推崇备至,称其有“静重之妙”,他在《本草经》熟地一栏中说道:
精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
精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
精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
精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精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
精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
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根基?
精妙的文采词句中,无不显现出他以温补学说为指导,以大量的临床应用实践为基础的用药经验,这样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说熟地因张景岳而名声更盛。
张岳景使用熟地的经典名方有左归丸、右归丸、两仪膏等。
左归丸:由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山茱萸、枸杞子、牛膝、龟板胶等组成。功能是滋肾补阴,填精益髓。主治肾阴虚。主要用于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头晕耳鸣等。
右归丸:由鹿角胶、熟地、山药、当归、附子、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肉桂、杜仲等组成。功能是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主治肾阳不足。主要用于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
两仪膏:由人参、熟地组成。功能是滋阴生津,补气养血。主治积劳虚损,阴虚精不化气,以致气血两虚,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惊悸健忘,耳鸣目眩,面色萎黄,肢软乏力,以及病后体虚者。
古人不知熟地黄含毛蕊花糖苷,但用药法理精准,效果明显。今人不以中医中药法理为基础,却以毛蕊花糖苷含量高低来衡量好坏,实在是离纲离目,不得其解。事实上,中医中药以整体观、阴阳平衡为指导,以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君臣佐使、有毒无毒、以偏治偏等用药法则为基础,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是以现代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治疗思想难以诠释和理解的。
人参熟地两仪膏,左归右归名天下,景岳薪传谱新章,健康幸福永相随。
地黄、地髓、张熟地,我作为古越后人的中药人,他们永远在我心中。
(作者为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绍兴市景岳堂越医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绍兴市越医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