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其他
1.医学观察对象及群众预防用方
基本处方:玉屏风散加减。
生黄芪15g,防风10g,生白术12g,银花10g,藿香10g,苏叶10g,芦根15g(鲜芦根尤佳),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
①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②临床表现:乏力伴发热。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确诊病例(包括阳性检测无症状者)国家推荐治疗用方
清肺排毒汤
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
处方组成: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服用方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1服,早晚2次(饭后40分钟),温服,3服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1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3.关于新冠肺炎加快血清核酸检测转阴治疗的意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我市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程进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的特点。外感疫疠浊毒之气,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涉及胃肠,也可逆传心肝肾。病因为疫毒,邪气峻烈,入侵人体,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正气急剧损耗,根据不同的体质,或损脾耗阳,或损伤气阴津液,可引起急性虚证。恢复期时大多是正气不足,疫毒留恋,表现为乏力、纳差、稍有咳嗽等,加快血清核酸转阴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祛邪以化浊解毒为要,扶正以补益气阴为则。拟处方:生黄芪30g,生晒参10g,北沙参20g,鲜芦根50g,麦冬15g,苍术10g,升麻15g,蝉衣6g,白僵蚕10g,桑白皮10g,鱼腥草30g,陈皮10g,生甘草10g。如果是粪便检测阳性者,宜加清化解毒之品,可加用土茯苓、黄连、米仁、贯众等。依据不同患者邪正盛衰随证加减,辨证施治。中医药可以从多靶位、多机制及多环节综合治疗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核酸转阴的作用。
4.其他预防方法
(1)刮痧方——百会、印堂、太阳、曲池、合谷、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或膀胱经),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刮动。肘窝、腘窝等处,可以用拍打法,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由轻到重拍打。具有祛浊辟秽之功。
(2)香囊方——药物组成:藿香、佩兰、金银花、桑叶、菊花,等份为末,制为香囊佩戴。
(3)代茶饮方——药物组成:黄芪12g,金银花15g,藿香10g,防风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4)足浴方——药物组成:当归20g,黄芪30g,藿香20g,佩兰15g,生姜15g。水2000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5.生活调护
(1)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居室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戴口罩。
(2)饮食宜清淡、规律。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
(3)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可采用八段锦、养生桩、太极拳等。
(4)畅情怡志,保持情绪稳定。
(作者为宁波中医院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