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之二——景岳中医药文化独特的非遗特征和价值

二、生命力之二——景岳中医药文化独特的非遗特征和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劳动实践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特点是活态流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准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基本特征。

“景岳中医药文化”所具有的非遗特征,一是它的独特性。作为艺术或文化的表达形式而存在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景岳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在于善辨八纲,探病求源,擅长温补。“无论是对绍兴地区的医学还是整个中医史,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张景岳写就的《景岳全书》,论其整体性、全面性、辩证性,至今无人能超越。”(连建伟语)二是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精神的因素,重视技术、技能的高超、精湛和独创性,重视人的创造力。而“景岳中医药文化”在学术理论体系的医学著述和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其治疗虚损颇为独到,反对苦寒滋阴,很好地纠正了寒凉时弊。他的阴阳学说、命门学说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后世影响力。三是传承性。传统文化主要依靠世代相传保留下来,一旦停止了传承活动,也就意味着它的死亡。绍兴医家俞根初、何廉臣、曹炳章、王馥原、邵兰荪、胡宝书等继承了张景岳中医药理论,并有所创新。四是流变性。传播呈现出活态液变的特质,这也是它与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区别之一。绍兴的医家中,俞根初著有《通俗伤寒论》,理论渊源可上溯至张景岳《伤寒典》;何廉臣增订《通俗伤寒论》,创办《绍兴医药学报》等;王馥原著《医方简义》;邵兰荪编著《邵兰荪医案》等;曹炳章撰编《中国医学大成》,有《曹氏医藏类目》等手稿;史久香于民国时期在钱清创办天禄堂,私淑历代绍兴医家理论,前店后场,济贫救病。

四大温病学家之一的叶天士对张景岳的用药方法也非常推崇,没少学习张景岳的学术理论,他在《临证指南医案》里就用了许多张景岳的方子的思路。由此可见“景岳中医药文化”影响之深远,传承之有序,生命力之强大,价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