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病论治

一、肝病论治

肝,具升发、主疏泄、主藏血,使气机流畅,有体阴用阳之谓;气化之始谓肝,气血之枢机谓肝,肝兼阴阳之体,合刚柔之德。肝脏在病理上具有上扰、下迫、郁结、流窜、横乘的特点,同时还存在不及、太过、寒化、热化等病理变化,常涉及刑金、乘土、耗肾、冲心之变化,具欺强凌弱的特性,常影响其上下左右,易引起周围脏腑的发病。清代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疡症》中指出:“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莫测,其于病也亦然。……肝为万病之贼……殆以生杀之柄,不可操之人耳。”清代王孟英对此说法多加赞善,提出“肺主一身表,肝主一身里,五气之感从肺入,七情之病起于肝”。清代叶天士也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肝为传病之源。”因而调肝可治百病,故有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关于“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