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虚喘

(二)虚喘

“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张景岳提出气虚之喘占虚喘证的十分之七八,而气虚又分为脾肺气虚与肝肾气虚。其认为肺脾气虚者病位在中上二焦,病尚浅;肝肾气虚者病位在下焦,病较重,当补肝肾速接真气。又提出若有久病、产后大失血、久服消痰散气的药物等原因,导致营气暴脱而致喘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治疗虚喘所用方药方面,景岳认为,若肺脾气虚者可用独参汤;若气虚喘兼微热微渴者,可用生脉散益阴清热;若火灼肺金、气阴两虚者可用人参白虎汤;若夏日火在阴分,可用玉女煎;若下焦阴虚,虚火上冲致喘,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若肾气不足,不能温阳化气行水而致喘者,可用金匮肾气汤加减;若心下有水气上乘于肺者,可用《直指》神秘汤;若大病、大汗、亡精等致元气大伤而致喘者,可用贞元饮、大小营煎、大补元煎之类大补元气,纳气定喘;老弱久病之喘者,重在养肺,辨别阴胜或阳胜,或温养,或滋养;若关格之喘者,当以峻补真阴为本,辨证施治。最后,张景岳还强调,若见微弱细涩或浮大芤弦之脉,此为喘之危重症候,禁用消伐苦寒攻下之法耗伤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