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温补,重培元益肾

二、景岳温补,重培元益肾

景岳之时,河间、丹溪的“火热论”“相火论”占统治地位,更有时医偏执一说,保守成方,不善汲取精华,反而滥用寒凉,成为医学界的时弊。景岳通过“行气之辨”“寒热之辨”“水火之辨”,在阴阳互根的关系上,论述阳气亏乏与真阴不足的因果问题,指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提出“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再观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的核心思想“阴难成而易耗,阳为身之动”,指的是人体在病理状态下出现“阳有余,阴不足”,实为低水平的阴阳相对平衡,均为不足的表现。景岳也是认识到不足与亏损,故制温补滋养之法,以补不足,此为“天之道”。可见在阴阳治疗学上,丹溪和景岳的认识是一致的,有共通之处。

温补学说源于《黄帝内经》,如“虚者饮药以补之”“衰者补之”等论述多处提及温补治疗原则。景岳推崇《内经》之学,其温补学说又受薛己、李东垣、许叔微的影响较大,与《内经》之理一脉相承。在用药上,善用“精血形质中第一纯厚之药”熟地以补真阴,《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曰:“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总由真阴之败耳!然真阴所居,惟肾所主。……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在《景岳全书·本草正·地黄》中又指出,熟地“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其自创的186首新方中,使用了熟地的有51首,熟地为其使用最多、最广的药物之一。最能体现其培元益肾思想的《新方八阵》“补阵”有方29首,用药55种,唯熟地用量较大,使用最频。正因善用熟地以补真阴,故被称为“张熟地”。

景岳创制的左归饮、左归丸、右归饮、右归丸是补肾阴肾阳的代表方剂,列在补肾之首,充分体现了补肾填精、真阴为本的思想。4首方子均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四药,都是甘温滋润、培元补肾之佳品。五福饮对于五脏气血亏损者,皆能兼治,是称王道之最,亦是补元益肾之代表方。大补元煎可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景岳自云“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景岳名方无不体现温补以培元益肾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