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文选有关温补学术思想述评

景岳文选有关温补学术思想述评

徐晓聪1 郑洪2

乾隆五十八年(1793),吴鞠通经历了“癸丑岁,都下瘟疫大行”之后,有感于生民“死于世俗之手者,不可胜数”,于是“有志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又历五年,嘉庆三年(1798),在京为官的同乡汪廷珍预测明年瘟疫大行,于是催促着吴鞠通速成此书。嘉庆十八年(1813),《温病条辨》付梓刊行。就在前一年,已是礼部侍郎的同乡汪廷珍为吴氏写下了《温病条辨叙》,盛赞了吴鞠通“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其书“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同时他又盛赞刘河间“独知热病,超出诸家,所著《六书》,分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经,庶几幽室一灯,中流一柱”。然而对于张景岳,汪氏认为其没有继承或完善河间(刘完素)的学说,评价说:“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对比汪廷珍对吴氏、刘氏的评价,可谓大相径庭。如此,则于张景岳的医学地位及临床效果从人物评价、时代背景、学术思想等方面做一系统考察,非特于张氏医学思想能有切实把握,即于清际温病学说的兴起也会有别样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