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引经据典

(四)融会贯通,引经据典

张景岳对《内经》里的内容异常了解,才能做到前后对照,融会贯通,以经解经,这一点在《类经》的注释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对《素问·四气调神论》中“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的注释,便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来解释(《类经·摄生类》);又如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便用到《素问·脉要精微论》“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来佐证(《类经·阴阳类》);除了有《素问》自身的前后对照,亦有《素问》《灵枢》的相互对照,相互说明,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便分别用《灵枢·行针篇》“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解释喜乐出焉,《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来解释心包臣使(《类经·脏象类》),此正如自序中所言“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灵枢》《素问》互为阐明、互为补充。

张景岳除了对《内经》非常了解外,对其他百家亦熟悉,注释里除用《内经》自证外,亦用各大学家的言论做说理。如开篇解释黄帝即用了《史记》所载内容“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以土德王,故号黄帝”;又如对精气神的解释,便用到道家言论,“在精气神三字,惟道家言之独详,今并先贤得理诸论,采附于左以助参悟”(《类经·摄生类》),后分别列举白乐天、方扬、曹真人、张虚静、《淮南子》《金丹大要》《契秘图》《胎息经》等大家大作来论证。《类经》这部著作中这般引经据典、融会贯通的地方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