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论”的理论基础
《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可见中年是人体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但张景岳认为“人能胜天”,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先天后天论》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此人之制命于天也;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此天之制命于人也。”同时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兴论》中进一步提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强调后天保养、中年求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在先天,张氏认为命门为元气化生的场所,人身之阴精,为元气化生之本,并进一步将元气一分为二,“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性命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可见“夫水火皆宅于命门,拆之则二,合之则一”,虽属性和功能不同,但却“皆宅于命门”。在元阴、元阳两者之间,张氏尤重元阳,“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元气惟阳为主,阳气惟火而已”,并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观点。基于元气元阳“皆宅于命门”之同源性,提出通过温补命门以重振元气元阳之中兴大法。
在后天,《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指出,“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是故元气禀于先天之肾精,又赖后天脾胃水谷精气之充养,提出温补后天脾胃之中兴大法。同时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先天后天论》中指出:“慎则人能胜天矣。所谓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气,慎酒色可以保肝肾,慎劳倦饮食可以保脾胃。”提出养慎是后天内求之保养大法。故人至中年,对于筋骨而言,也当大为修理一番,再振根基。
纵观元气、元阳、脾胃之关系,张氏“中兴论”的核心思想为“爱惜元气,防范未然”“匡复元气,注重后天”和“求复治形,滋补精血”。“养元气”“养元阳”“养脾胃”“养慎”是主要的“中兴之法”,而温补则是“养元气”“养元阳”“养脾胃”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