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创新理法
张景岳在谨守阴阳为纲的前提下,在医圣张仲景所创经方之上,创立了阴阳互根互引的整体辩证思维和方剂,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阐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运用“阴阳相济”法则阐释理法,“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景岳用阴阳互求的理法指导临证,诸如在补阵中有“阴中求阳”法的左归饮,主治阴精耗竭、元阳失守的虚阳亢奋之证;有“阳中求阴”法的右归饮,主治元阳大虚、阴寒邪盛之证;有“阴阳互引”法的大补元煎,主治阳气阴血两虚之证。在热阵中的镇阴煎,有“引火归原”的功效。此类新制方剂,是景岳在继承中创新、将平调阴阳学术思想在临证理法方药中灵活运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