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读?
2025年08月10日
一、如何读?
《内经》包含《素问》《灵枢》两部分,是被公认的中医学奠基之作,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渊薮。为“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将两书内容按十二大类分拆重编,“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这样既保存了两书全部内容,又以类相从,方便阅读、检索和利用。
历史上,保存《素问》《灵枢》全部内容,同时分拆重编,对经文全注的医家,只有隋代杨上善和明代张景岳两人。但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在宋元之后就残缺不全了,使得张景岳的《类经》成为现存类分重编《内经》并对其经文全部加注的唯一一部《内经》读本,其价值不言而喻。从分类目录而言,任应秋认为,杨上善所分的十九类,“类目琐碎,不得其要”,而张景岳“比起杨上善的分类方法,有所提高,扼要得多”。
《类经》所分十二类为:摄生类、阴阳类、脏象类、脉色类、经络类、标本类、气味类、论治类、疾病类、针刺类、运气类、会通类。景岳说:“经文连属,难以强分,或附见于别门,欲求之而不得,分条索隐,血脉贯矣,故(第)十二(类)曰会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