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属于何种病
目前主流的温病学说思想多崇叶天士、薛生白的观点,叶氏认为温病的病因是“温邪”,包括了风热、暑热、湿热、燥热及伏寒化温、温毒、疠气等。薛氏则认为湿温病病因乃“湿热之邪”,且必先有内湿,再感受外湿而致病,认为湿热病的发病是内外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新冠肺炎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病邪呢?属于温热之阳邪?属于寒湿之阴邪?属于伤寒还是属于温病?
新冠肺炎暴发初期,当时武汉地区连续阴雨不休,且武汉地处长江、汉江汇聚处,数千年来就是个沼泽地,多个专家团队都观察发现,寒湿体质的人群更易感染发病,患者多舌质淡白,苔多白腻,脉多濡细,所谓同气向求也。湿者阴邪也,寒者阴邪也,新冠肺炎的病邪性质应为阴邪。
王玉光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中认为该病为“湿疫病”。范逸品等认为该病属于“寒疫”范畴。李晓凤、杜武勋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认为本病可归属“木疫”(“风疫”)范畴。而郑翔、李琰华认为,新冠肺炎可属于伏气温病研究范畴。仝小林院士等提出新冠肺炎归属于瘟疫类温病的“寒湿疫”范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没有明确病名,只是提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虽然各地专家团队制订的诊疗方案中对新冠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一致,各有偏重,但我想国家卫健委制订的诊疗方案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国家卫健委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诊疗部分说明,其基础方剂为清肺排毒汤,推荐处方: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苓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是以麻杏石甘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轻型寒湿郁肺证,推荐处方: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是以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
普通型湿毒郁肺证,推荐处方:生麻黄6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茅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草12g、虎杖20g、马鞭草30g、干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生甘草10g。
寒湿阻肺证,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重型疫毒闭肺证,推荐处方:化湿败毒方。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藿香10g(后下)、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黄5g(后下)、生黄芪10g、葶苈子10g、赤芍10g。
从上述方剂看,多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新冠肺炎应该是寒邪湿邪。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中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此“伤寒”,绝不可能是个普通感冒,很可能是和“西班牙流感”“禽流感”类似的传染病,10年间一个200余人的家族死了近百人,按平均每年死亡10人算,死亡率在5%~10%,比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高很多。而且这个“伤寒”可以卷土重来,以前感染过的人可能不再有免疫力,就像流感的变异,提醒我们要警惕新冠病毒可能变异后长期存在,每年或数年间反复流行暴发。所以我们也可把新冠肺炎看作一种有传染性的、会流行暴发的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