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证情”抓住本质

(一)“识证情”抓住本质

识证情就是通过四诊所取得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分析辨认疾病的症候。因为临床的证情是纷繁复杂的,如果不能对证情有正确的认识,即抓住疾病的本质,则治疗就是无的放矢、劳而无功,甚至会使病情恶化。

因此,对某一疾病在决定采用某一治法和运用某一方药之前,必须认清疾病的性质。如“补方之治,补其虚也”,说明补阵是为虚证而设。但虚证是对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系列症候的总的概括,在临床具体运用补法时,只认识到属虚证显然不够,还必须认识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即要认识到虚证有气虚、精虚、阳虚、阴虚等不同。

身倦乏力,懒于言语,动则汗出,脉弱者为气虚。“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

形体瘦削,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细弱无力者为精虚。“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

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赤,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者为阴虚。“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

见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脉虚大或细者为阳虚。“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

综上所述,要正确运用方药八阵式,首先要对证情有正确认识,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