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法
2025年08月10日
(三)治法
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分急下、缓下。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分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脾肾不足、血虚生燥四型证治。
病属阳结者,多因为正气不虚,而邪火有余。必须要内外相符,脉证一致,有火证火脉,四诊合参确属阳结,则用攻其有余的治法,不可妄施泻剂。具体来讲,伤寒内传阳明以及邪结严重的,用承气汤类急下之;邪结轻微的用清凉饮子、黄龙汤类缓下之。
病属阴结者,多因为正气不足,以肾虚为首而兼有五脏虚损或失调,病机相对复杂,临床尤其当察其细微,在治疗上应当以滋补立法。首责肾虚,肾虚者分阴阳,其中肾阳不足,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不能温煦、鼓动、传送大便而阴气凝结在下,宜选用右归饮、大补元煎、大营煎之类直温肾阳,阳气足,如日在中天,阴凝自化,则传输大便下行动力强劲;肾阴不足,下焦水亏,阴虚生枯燥,津液不足而肠道干涩,需要增水行舟,宜选用左归饮、六味地黄丸之类,但益其水,水到则渠成,大便自通。
病在脾肾,由七情、劳倦、色欲、内伤,以致阳气内亏,不能运行大便。临床表现为大便本来正常,但数日或十余日欲解不能,或大便不尽感,大便费力难排而大便并不干硬。这种情况多考虑脾肾虚弱,从中焦治,宜理中汤、五君子煎、补中益气汤之类进退出入;从肾治宜右归饮、大补元煎、桂附地黄汤之类加减化裁。
老年性便秘,属于特殊类型的便秘,病因多属血虚生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龄超过四十岁,阴气渐渐耗损,血日渐不足,血虚生燥,燥胜则干,所以老年人多有便秘之患。
便秘急需通下者,确属阳明实热,急下通而去之可也。但元气虚弱者,不可攻下,而大便排出困难急需解决,“但用济川煎主之,则无有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