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络之三焦
2025年08月10日
三、经络之三焦
《内经》为了论述简便,将“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为“三焦”,如《灵枢·本输第二》曰:“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此条文中“三焦”即是印证。再如《灵枢·经脉第十》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此条文中,第一个“三焦手少阳之脉”的“三焦”,即指手少阳三焦经,属十二经脉之一;第二个“循属三焦”的“三焦”,是指六腑之一的“三焦腑”;第三个“历络三焦”的“三焦”明显是“上、中、下焦”的简称,属于“部位功能之三焦”。绝对不可将上述三种截然不同的“三焦”混为一谈。后人不明就里,彼此不分,望文生义,难自圆其说,造成实物难对,故以“有名无形”一言蔽之,错上加错还洋洋自得。其实上述三种“三焦”,均为有名有实,唯需据《内经》原文并借文言功底细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