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之后第一人”
景岳先生中年以后在临床经验丰富和理学思想充沛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其著作首推《类经》,其编撰“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成书于明天启四年(1624)。他对《内经》深刻精研近三十年,各家著作浏览甚广,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应必学习,但观《内经》“文义高古渊微”“经文奥衍,研习诚难”,确有重新注释的必要。
而唐王冰所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然未注《灵枢》,各家注本颇多阐发未尽之处。且《素问》《灵枢》两卷经文互有阐发之处,为求其便,“不容不类”。故景岳先生思路开阔,“遍索两经”“尽易旧制”,从类分门,“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类经》集前人注家之精要,独抒己见,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有创见,注释有新意,编次有特色,实为研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
后景岳先生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对《类经》一书中意义较深而言不尽意之处加图详解,再附翼说。
《类经图翼》十一卷,对运气、阴阳五行、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作图解说,系统讨论。
《类经附翼》四卷,为探讨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关系,亦有阐述其温补学术思想之作,如《附翼·大宝论》《附翼·真阴论》等重要论文,亦有部分针灸歌赋。
晚年重订卓见《伤寒论》,可惜未能成书且手稿不知去向,憾为祖国医学宝库的重大损失。
《景岳全书》各科齐全,叙述条理,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及临床各科疾病,是一部极富价值、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多方引证和演绎推理使《景岳全书》广为流传。
晚年著作《质疑录》共四十五论,内容针对金元各家学说探讨,并对早期发表的论述有所修正和补充。
综上所述,景岳先生著作体量之巨、覆盖领域之广、医理逻辑之强,实仲景之后千余年尚无来者。难怪近代沪上名家姜春华教授在评价景岳先生时,连声说道“景岳实为仲景之后第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