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染病防治
2025年08月10日
二、传染病防治
古代,对疫情防控采取药物治疗、预防和隔离传染源的方式。19世纪80年代,绍兴境内始用接种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清光绪十二年(1886),上虞县创办牛痘局,开始施种牛痘预防天花。民国时期,境内卫生防疫事业兴起,设立临时时疫医院,开展预防注射;红十字会绍兴分会、同善局等慈善机构及著名医家为百姓施医施药,布种牛痘;民国二十九年(1940),实施传染病报告制度。日军侵绍期间,疫情报告一度中断。
绍兴福康医院,是绍兴首家西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绍兴第二医院”(图为19世纪2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实施疫情报告制度。1950年,报告传染病有霍乱、天花、白喉、流脑、百日咳、麻疹、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乙型脑炎、斑疹伤寒、猩红热。1953年,开始报告狂犬病。1954年,开始报告流行性感冒。1955年,开始报告脊髓灰质炎。1959年,开始报告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属各县人民政府组织各级医院、诊所开展大规模免费预防接种。1956年,各县建立卫生防疫站,预防接种工作由防疫站组织实施。1978年开始,诸暨、上虞、新昌等县全面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次年,绍兴县、嵊县普及计划免疫。
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绍兴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1953年,天花、霍乱绝迹;20世纪70年代,斑疹伤寒、白喉基本得到控制;20世纪8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副霍乱、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基本得到控制;1989年疟疾基本被消灭;2003年,全民动员,严防死守,实现无非典型肺炎(SARS)的防控目标。
200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人员在平水镇农田查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