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药性”扣其源泉
2025年08月10日
(二)“明药性”扣其源泉
张介宾认为,治疗疾病不仅需要对各种症候有正确的认识,抓住疾病的本质,而且还需要对所运用的药物性能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据证选方,用药丝丝入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如邪气郁遏肌表,当用散法。然而“用散之法,当知性力缓急,及气味寒温之辨,用得其宜,诸经无不妙也。如麻黄、桂枝,峻散者也;防风、荆芥、紫苏,平散者也;细辛、白芷、生姜,温散者也;柴胡、干葛、薄荷,凉散者也;羌活、苍术,能走经去湿而散者也;升麻、川芎,能举陷上行而散者也”。
这说明虽然同为散邪一类的药物,但因其气味及寒温之性不同,而用之应有区别。麻黄、桂枝属于峻散药物,故它们适用于寒邪郁于肌表,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的病证。而柴胡、干葛、薄荷属于凉散药物,则适用于风热袭表,证见发热重微恶寒,汗出,口微渴,舌边尖红的患者。又如,张介宾认为“大凡寒凉药物,皆能泻火,但当分其轻清重浊,性力微甚”。
他指出:“夫轻清者宜以清上,如黄芩、石斛、连翘、天花之属是也;重浊者宜于清下,如栀子、黄柏、龙胆、滑石之属是也;性力之厚者能清大热,如石膏、黄连、芦荟、苦参、山豆根之属也;性力之缓者能清微热,如地骨皮、玄参、贝母、石斛、童便之属也。以攻而用者,去实郁之热,如大黄、芒硝之属也;以利而用者,去癃闭之热,如木通、茵陈、猪苓、泽泻之属也;以补而用者,去阴虚枯燥之热,如生地、二冬、芍药、梨浆、细甘草之属也。”
一个以温补见长的医家,对寒凉药物也能有如此深入细致的认识,足见他是何等重视药物的药性。因此,张介宾对方药往往能用得其宜,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