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热阵
1.温胃饮
原文:
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及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等证。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白术(炒,一二钱,或一两)、扁豆(二钱,炒)、陈皮(一钱,或不用)、干姜(炒焦,一二三钱)、炙甘草(一钱)、当归(一二钱。滑泄者勿用)。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如下寒带浊者,加补骨脂一钱。如气滞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属。如兼外邪及肝肾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如脾气陷而身热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为痰而胸腹痞满者,加茯苓一二钱。如脾胃虚极,大呕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参术,仍加胡椒二三分许,煎熟徐徐服之。
组成与服法: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白术(炒,一二钱,或一两)、扁豆(二钱,炒)、陈皮(一钱,或不用)、干姜(炒焦,一二三钱)、炙甘草(一钱)、当归(一二钱。滑泄者勿用)。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功效与主治:
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及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等证。
加减应用:
如下寒带浊者,加补骨脂一钱。如气滞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属。如兼外邪及肝肾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如脾气陷而身热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为痰而胸腹痞满者,加茯苓一二钱。如脾胃虚极,大呕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参术,仍加胡椒二三分许,煎熟徐徐服之。
2.暖肝煎
原文: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当归(二三钱)、枸杞(三钱)、茯苓(二钱)、小茴香(二钱)、肉桂(一二钱)、乌药(二钱)、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组成与服法:
当归(二三钱)、枸杞(三钱)、茯苓(二钱)、小茴香(二钱)、肉桂(一二钱)、乌药(二钱)、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
功效与主治: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加减应用:
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3.寿脾煎
原文:
一名摄营煎。治脾虚不能摄血等证。凡忧思郁怒积劳,及误用攻伐等药,犯损脾阴,以致中气亏陷,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证,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宜用此,单救脾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证而再用寒凉,则胃气必脱,无不即毙者。白术(二三钱)、当归(二钱)、山药(二钱)、炙甘草(一钱)、枣仁(钱半)、远志(制,三五分)、干姜(炮,一二三钱)、莲肉(去心,炒,二十粒)、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水二盅,煎服。如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钱半亦可。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加炙黄芪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补骨脂一钱炒用。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七八钱或一二两。
组成与服法:
白术(二三钱)、当归(二钱)、山药(二钱)、炙甘草(一钱)、枣仁(钱半)、远志(制,三五分)、干姜(炮,一二三钱)、莲肉(去心,炒,二十粒)、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水二盅,煎服。
功效与主治:
治脾虚不能摄血等证。凡忧思郁怒积劳,及误用攻伐等药,犯损脾阴,以致中气亏陷,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证,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宜用此,单救脾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证而再用寒凉,则胃气必脱,无不即毙者。
加减应用:
如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钱半亦可。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加炙黄芪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补骨脂一钱炒用。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七八钱或一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