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和阵
1.金水六君煎
原文: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组成与服法:
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效与主治: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加减应用:
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2.六安煎
原文:
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陈皮(一钱半)、半夏(二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杏仁(一钱。去皮尖,切)、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者,加厚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卒倒,及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组成与服法:
陈皮(一钱半)、半夏(二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杏仁(一钱。去皮尖,切)、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
功效与主治:
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加减应用:
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者,加厚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卒倒,及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3.和胃二陈煎
原文:
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干姜(炒,一二钱)、砂仁(四五分)、陈皮、半夏、茯苓(各一钱半)、甘草(炙,七分)。水一盅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组成与服法:
干姜(炒,一二钱)、砂仁(四五分)、陈皮、半夏、茯苓(各一钱半)、甘草(炙,七分)。水一盅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功效与主治:
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暖气。
4.解肝煎
原文:
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证。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芍药(各一钱)、砂仁(七分)。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之属。
组成与服法:
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芍药(各一钱)、砂仁(七分)。水一盅半,生姜三五片,煎服。
功效与主治:
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证。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
加减应用:
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