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互求”,法方无尽
2025年08月10日
(一)“阴阳互求”,法方无尽
张介宾曾在其医学著作中提出了“阴阳者,一分为二,合之则一”的著名观点。他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虽然这表明阴阳从寒热性质来说是相互对立的,但从生化作用来说,阴阳又是统一的,他从而得出了阴阳一体的结论。这一结论反映,阴阳在生理上是互生的。“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张介宾并从精与气的关系阐明,气为阳,阳必生于阴;精为阴,阴必生于阳。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然而,如果这一生理机制遭到破坏,反映在病理上则表现为阴阳互损。或由阳损及阴,或由阴损及阳,最后导致阴阳俱损;或因气伤及精,或因精伤及气,最终为精气两伤。正由于阴与阳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病理方面都表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性质,说明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因此,张介宾对于治疗阴虚或阳虚的病证,在方药八阵式中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反映这一治疗法则的典型方剂是张介宾自创的右归丸和左归丸。右归丸本为补阳而设,根据“阴中求阳”“精中生气”的理论,运用大补真阴的熟地黄,以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左归丸本为补阴而设,根据“阳中求阴”“气中生精”的理论,以鹿角温补填精,而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一富有辩证法思想的治疗方法,是张介宾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结晶,至今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