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思路
1.文献考证
经典名方研究的首要工作是对古方进行中医、中药学的系统文献考证,以达到确定其处方药味名称、剂量、药材基原、产地、饮片炮制形式、临床使用范围等的目的。
文献查阅的重要方法是阅读目录学书籍,可以从纷繁的书籍中锁定研究可能用到的书籍,然后再通过阅读所锁定书籍的序和目录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以判断对书籍阅读的详略程度,以进一步查找需要的文献。中医目录学书籍有《医藏书目》《医学读书志》《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现存本草书录》《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历代医学书目提要》等。此外,还要注意古代目录学书籍中没有收录的医学文献,如考古发现的简册、帛书、卷子以及铭文、石刻类文献等。需要强调的是查阅文献一定要做到查阅原著。
在现代研究文献查询中,对《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册》要予以重视。该书按照中药名称将清代以前的本草文献中的相关论述文字进行整理汇编,而且还附有药物的历代本草文献的墨线图和彩图,可以大大地提高古文献的检索效率。再补充考证其未收录的民国以前比较重要的地方性中草药文献,如《南方草木状》《岭南采药录》《本草求原》《生草药性备要》等。同时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献同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药物出产辨》(陈仁山)、《山草药指南》(胡真)、《增订伪药条辨》(曹炳章)、《中国新本草图志》(赵燏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性中草药书籍,可通过知网检索。
文献整理即对查找到的文献按其形成的历史时间顺序进行文献著录。需要注意中医同一古籍不同版本间会存在差异,同时不同书籍间又有差异,因此引用文献时要注明是从哪个版本哪本书转引而来的。
2.本草考证
随着年代更迭,组成这些经典名方的中药品种和药用部位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为了确保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经典名方中药物品种和药用部位就显得非常关键。
首先是中药基原的考证。中药基原包括中药的品种及其入药部位。对中药基原的考证是澄清中药材因历史、地域造成的复杂的异物同名品种与入药部位混乱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草考证的方法与技巧,一是注意比对古籍文献中对于药原植物(动物、矿物)的形态描述,抓住形态特点,借助植物(动物、矿物)分类学的知识,大多可以直接对其加以判断。
二是深入产地实地了解考察。考证药材特征(包括形、色、气味、薄壁组织、纹理等),对药材饮片进行鉴别,有时从这些鉴别特征中就能获得药材原植物(动物、矿物)的信息。
另外中药存在野生与家种的区别,植物由野生变为家种往往会导致植物形态、化学基础、功效等多种变化。关注植物栽培的历史往往也会对基原考证产生很大的帮助。
三是适当推敲中药名称,如正名、土名、别名等,对品种考证也有一定帮助。
明确药物功效是药物基原考证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通过对古籍中所记载的药物功效分析考证药物的品种。
在对经典名方中基原有所演变的中药进行考证时,不应简单地认定为当时所用的药物基原,而是要结合历史的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后起的药物基原明显优于前代且有较为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者,则应考订为较为优质的后起药物基原,而对那些由历史错误所引起的基原变更者,则应考订为原有的药物基原。
3.剂量考证
剂量一直是历代医家“不传之秘”,这无疑限制了经典方剂的传承。数千年朝代更迭所带来度量衡变化,也使得对古代经方的剂量考察愈加复杂。
一是处方剂量,中药方剂古今剂量的换算非常复杂,尽管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考证,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尚未达成共识。
另外,一些处方中药味并没有采用重量单位记载其剂量,随着现代栽培技术的进步,药材的大小也可能发生了变化。如用今之大小衡量古之剂量,可能会有问题。
二是制法中涉及的临床服用剂量,患者实际服用的往往是汤剂,因此经典名方剂量的问题,不能仅仅考虑饮片的重量,而应该和煎煮工艺一起综合考虑。基于经典名方配伍比例应该与原方保持一致的原则基础,对于剂量与煎煮工艺都明确的方剂,则文献考证剂量换算即可,对于那些剂量比较明确,但煎煮工艺不明确的方剂,则需要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通过药效和安全性分析进一步确认合适的剂量。
4.生产工艺
古代医籍记载的传统工艺均是密闭煎煮,且多以水分蒸发量控制煎煮时间,基本不适合现代工业大生产。所谓“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应该理解为提取溶剂一致,即都选择水提取,提取工艺参数在参照古籍记载的同时需要深入的研究考察和优化,其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均一,而非一味追求个别功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最大。现代中药提取工艺考察方法很多,根据需求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参照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进行提取。对于先煎后下等情况,要根据现代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处方中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可能需要单独提取挥发油,因为古代医籍不单独提取挥发油是受当时技术所限,而且在提取含挥发油药味时经常会缩短提取时间,或者要求在香气最盛时服用,这本身就考虑了挥发油提取问题。
在剂型的选择上,由于经典名方多是汤剂,因而颗粒剂是保持服用方式一致的最佳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经典方剂应该以饮片投料,因而在遇到散剂或者煮散工艺时,药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工艺主要影响服用剂量和产品质量。基于现代生产工艺,建立适宜的经典名方制剂质量标准,是保证产品安全、有效、可控、均一的前提。企业研发时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以及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要求,采用“原料-提取物-制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尤其要注意产品质量的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