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物分析

(二)药物分析

对51首治喘方的药物进行统计,药物共计87味,现列举频次不小于6的高频药物15味,见表2。

表2 高频药物的频次、药性及分类

1.药物频次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51首方中甘草运用频次最高,为27次,半夏次之,为16次,人参为13次,陈皮、茯苓、苦杏仁各为12次,熟地黄11次,麻黄10次,当归、桑白皮各为8次,肉桂、山药、石膏、五味子、紫苏各为6次。前15味药物中包含二陈汤、麻杏石甘汤等,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对于痰喘证有效;麻杏石甘汤清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邪热壅肺之喘证;另有熟地、当归、山药等补虚治喘;熟地、肉桂等补肾纳气平喘;桑白皮泻肺平喘;五味子敛肺气滋肾阴而平喘。

2.药物四性分析

药性参照了《中药学》教材,表2中前15味高频药物中,性温、微温者9味,性平者3味,性寒、大寒者2味,性热者1味,其中三分之二为温热之药,体现了景岳用药偏温补的特点。

3.药物功效分析

高频药物按《中药学》进行分类,其中补气药3味,化痰止咳平喘药3味,解表药2味,补血药2味,理气药1味,利水药1味,温里药1味,清热药1味,收涩药1味。其中补气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样多,体现了景岳认为虚喘十之七八为气虚,应当补气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