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简介
《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这本书是由.卜键著创作的,《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共有280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引子:一封书 【第一章】读书生涯 第一节 父辈的奋斗 一、从洪洞到韩城 二、走出大山 三、从税课司大使到石门主簿 第二节 早年的读书岁月 一、自幼在浙江...
2
引子:一封书
在我国数千年的史页上,在王朝平和持续与剧烈更替的长过程中,常可看到一些辅弼大臣的身影:有的忠正清廉,有的贪纵骄妄,或勇于担当,或遇事模棱……世人习惯于用清官、贪...
3
【第一章】读书生涯
提到王杰,几乎所有的记载都会提及他的科举奇遇:这位来自陕西韩城的读书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得中会试第十名,殿试被阅卷大臣排在第三名,由皇帝钦定为第一,成为...
4
第一节 父辈的奋斗
雍正三年(1725)十月二十七日,王杰出生于陕西韩城庙后村的一个普通农家。这是一个移民家族。明清之交,其七世祖王进顺携家由山西迁居韩城,至王杰出生之际,族人已在...
5
一、从洪洞到韩城
作为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王姓来源多且分布广,几乎在任何汉族聚集区都存在,并不一定同宗,韩城也是如此。王杰的家族出于太原王氏,至其七世祖王进顺居住于洪洞县地方,...
6
二、走出大山
韩城多山,又濒临黄河,土地贫瘠,历来生民多艰。 王进顺迁韩之后,子孙世代务农,然而不废诗书。其孙汝龙,字乾若,谱称“学富三冬,名场屡踬,躬耕乐道,赍志以终”;汝...
7
三、从税课司大使到石门主簿
税课司大使,简称税课大使,是一个有些特殊的职务,整个清代府一级设置此职的不多,稀缺而不高贵,说得直白点也就是个收税的,对象则是那些小商小贩。这是个辛苦活,不光白...
8
第二节 早年的读书岁月
阅读和引用古代史料,要花一番考订功夫,否则就会被随处存在的错讹所误导。比如王廷诏至杭州任职的时间,因为牵及王杰的早岁之事,应尽量搞清楚,可王杰本人说是在雍正七年...
9
一、自幼在浙江
雍正七年,王廷诏带着一大家子人抵达杭州任职:有他自己的三个儿子,依次是十二岁、九岁、五岁;大哥家三个儿子,十六岁、十岁,另一不详;二哥家两个儿子,十二岁、十一岁...
10
二、韩城县学
乾隆七年,十八岁的王杰返回故乡,通过童子试,成为韩城县学的一名生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秀才。在漫漫无尽的科举苦旅中,童子试是第一道关口,要经过府县学官和提督学政主...
11
三、哥哥们
清代科举实施较为严格的籍贯管理体制,即便是京师大员之子,按规定也要回原籍参加考试。正因如此,王杰在长大后选择入韩城县学读书。记载缺略,难以确定王杰是否一考即中,...
12
第三节 终生之师孙景烈
在清代,一个读书人从小长大,入学,应试,做官,老师可谓多矣!而大略分为两类:一是真正教过他的老师,从启蒙到入州、县学,或府学、书院,包括进士后教育的庶常馆教习;...
13
一、商州学正
孙景烈出身于陕西武功县一个耕读之家,自幼读书刻苦,又精于沉思默想,追寻其间哲理,从不爱夸夸其谈。雍正十三年秋,景烈在西安参加乡试,同考官阅其答卷欣喜异常,找到主...
14
二、翰詹大考的惨败
乾隆四年春,孙景烈顺利通过礼部会试以及殿试、朝考,得中进士,虽名列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仍得以入选庶吉士。国家设立庶常馆,从每科进士中选择约三十名年轻俊秀之士入馆...
15
三、关中书院
孙景烈举家返回原籍,受尽势利眼的讥笑,加上家计艰辛,竟至于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也就不去多说了。而他的心灵创伤渐趋平复,读书治学如故。老师尹继善的总督衙门就在西安,...
16
四、与陈宏谋的“会讲”
孙景烈出任关中书院山长,记载多称是陈宏谋在陕任职时发现了他,其实不然,两人的早期交往并不愉快,邀请景烈出山的为前任巡抚塞楞额。 乾隆九年三月,陈宏谋自江西转任陕...
17
第四节 根基在关学
王杰入仕的乾隆二十六年(1761),“康乾盛世”抵达鼎盛之巅,随之而来的就是逐渐下滑,后来又出了个聚敛之臣和珅,朝政之浮靡、官场之倾轧渐趋严重。而王杰在漫长的仕...
18
一、张载的“四句教”
谈关学,不能不提到这一学派的开创者张载,一个颇具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关中大儒;而若说起这位前贤对王杰的影响,似应从其晚年的一段语录谈起,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19
二、终生读《易》
书写王杰的传记,常会有一个问号掠过笔者的脑际:他是一个幸运者吗?否则,何以在入仕后如此顺遂,如此深得两朝天子的倚赖信重。这当然不是说他没有遇到过坎坷和风险,而是...
20
三、为己之学
清朝初年,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在扼腕痛愤之余,反思明廷沦亡之因,批判王学末流的“游谈无根”,一变而讲求经世致用,提倡实学。至乾嘉年间,考据之风盛行,汉学、宋学...
21
【第二章】名臣的幕僚
王杰的命运改变,主要在于他的个人禀赋和读书进取,应也与所遇到的两位理学名臣相关。 我国历史上向来有“名臣”之说,通常指那些品德高尚、学养深厚、行为端谨、作风清廉...
22
第一节 身如雨点,心似玲球
尹继善任职南京时,与列名“江右三大家”的袁枚为文友,过从密切。袁子才曾以两句诗为他画像,道是:“身如雨点村村到,心似玲球面面通。”〔1〕前句写尹继善勤政爱民,浓...
23
一、两朝大员
尹继善,字吉甫,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尹泰第五子。他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自幼书读得好,人也生得体面,是满人中为数极少的探花郎,为此深受雍正帝器重。袁枚...
24
二、苏州事件
乾隆十一年九月,安宁升署江苏巡抚。 此人颇有几分像后来的和珅:也是宫中侍卫出身,也以能说会道、精明强干被弘历看中,也擅长向皇上打小报告,揭发别人以抬高自己……而...
25
三、皇后大丧的冲击波
与处分安宁同时,乾隆帝几次提到皇后大丧期间一些大臣违制剃发,为之震怒,惩处极为严厉。 十三年(1748)三月,乾隆帝奉母东巡祭孔,刚至济南,皇后富察氏突然患病。...
26
第二节 关中书院的那场雅集
大丧期间的剃发风波,如狂飙骤起,也快速平复。乾隆帝急怒时将尹继善骂得狗血喷头,稍微冷静下来又觉过分,再加重用。而绕了一个弯,又把他派到西安。 这样一来,也就有了...
27
一、转任陕西
乾隆前期的麻烦甚多,大金川久攻不下,两广地面也不安宁,在在需要忠直明练的大臣前往镇抚。皇上深知尹继善的办事能力,先命他南下任两广总督,又命进京担任户部尚书。其时...
28
二、不系舟
这个时期,尹继善再次遇到频繁的职务调动:乾隆十三年九月调两广总督,十月又改任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十一月入军机处并兼正蓝旗满洲都统,再出京署川陕总督,接着实任陕...
29
三、得名与失实
乾隆十五年秋,孙景烈的同年,也是老尹的亲炙弟子吴嗣富由翰林院编修出任陕西学政,常与景烈同陪恩师讲论学术,也喜欢上聪敏刻苦的王杰。理清这些关系,对于了解尹继善、陈...
30
第三节 何时进入尹公幕府
乾隆十八年(1753)二月,王杰仍在关中书院读书,尹继善再次署任陕甘总督。弘历将封疆大吏调来调去,看似随意,实则大多都经过仔细斟量。此次又是一连串改任:四川总督...